热门搜索:林蛙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专家

林蛙蛙卵、蝌蚪、幼蛙的运输

来源:一弓博客 时间:2013-06-27 16:42:58 浏览:

 蛙卵运输

首先要选择卵期。进入快速发育期的卵团需氧量较大、对震动敏感、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不宜进行密封运输。卵团运输要选择在尾芽期之前阶段进行。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之前卵团需氧量微小,同时这个阶段的气温一般都还非常低,可以基本不含水(仅基本依靠自身含水量)进行运输,即在短途情况下基本采取纯卵团包装运输而不会发生意外。长途运输可略含不超过1/3体积的水。

所谓尾芽期就是卵核进入了拉长变形(在该期之前的卵核是呈圆形的)发育阶段。在卵核拉长之前,蛙卵还处于胚胎发育阶段。一旦拉长则就进入了形体发展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卵团对氧气的需求量就大幅上升了,尤其在长途运输中容易发生缺氧死亡或由于缺氧影响后来的发育。

运输蛙卵前的包装

可直接散放于泡沫箱中进行。每箱装填量原则上不超过该箱2/3,然后将箱盖盖上并用胶带密封捆扎。

为防止运输途中泡沫箱碎裂,可先将蛙卵装于塑料袋中,然后再放置于泡沫箱内上口扎紧。如使用多个塑料袋则不得重叠挤压放置(尤其在长时间存放运输状态下)。

运输时间

允许运输的时间和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越高,卵粒发育越快,需氧量越大。一般而言气温在510‘C时,包装好的卵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00小时;1020C时不宜超过6080小时;已经进入尾芽期的蛙卵运输时间不宜超过60小时并不得装填满塑料袋,至少留有1/3的空间并注水(可参考蝌蚪运输)。要注意的是交通工具内的温度,其中汽车温度较高,震动较大,这尤其对于已经进入尾芽期发育的蛙卵运输不利。

运输工具

尽可能采用飞机,运载时间短,温度低,震动小,安全可靠。
注意事项及蛙卵开箱后的问题处理

装箱时间过长,卵团相互粘连严重。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影响胚胎发育,降低孵化率。

对于卵团发生粘连,可自制一只铁丝环(用1618号铁丝较佳),从卵团间的粘连部套入,然后提拉粘连的卵团,可顺利分离开。

运输距离越远、存放时间越长,则盛装卵的工具要大一些、预留的空间要大些并加水装运蛙卵。如果加水运输,加水量应当是卵团体积的1/3。在运输途中,既要考虑保持适宜水温,使蛙卵不致热死,又要考虑水的溶氧量,使蛙卵不致憋死。加水运物能减少卵团粘连;保持卵团完整,有利于卵的发育。


 蝌蚪的运输

与蛙卵一样,蝌蚪运输要注意时期。笔者推荐在蝌蚪全长25--30毫米时候进行。这个时期不仅蝌蚪已经具有一定的体质适应能力较强、尚幼小需氧量相对小,还因为这个时期是全人工养殖的分池计数期,对各方面管理比较有利。另外笔者不推荐将全长小于15毫米的蝌蚪进行长途运输,同时已经开始长后腿的蝌蚪也不宜进行长途运输。

进行运输前,蝌蚪必须停喂一天,使其排尽粪便避免迅速污染运输水体导致水体缺氧。

装运密度因季节、运输时问长短、蝌蚪大小而不同。当气温比较低且距离较近、运输时间较短时,运输的密度可大些,反之则应降低密度。充氧运输。装填密度不能贪高,密度过大会导致蝌蚪因缺氧而死亡。一般每升水装载35厘米长的蝌蚪4060尾;68厘米的2530尾;8厘米以上的1520尾。短途运输蝌蚪每升水可装300500只蝌蚪。

蝌蚪不宜长距离运输,以当天运到为宜。时间稍长运输时,严格1/3的非装填空间留有溶氧空气,并在水体内按说明加入增养剂和每公斤蝌蚪体重5万单位的青霉素。

长时间、温度较高情况下的公路运输应带氧气袋进行必要的补充氧气,最好在运输途中每天换次水。 
1
.短途肩挑

挑运工具简单,各地有所不同.其中多为鱼篓和水桶。每人挑两桶(),挑运者在挑运过程中经常换肩,并随着走步而有节奏地颤动,使桶中的水也随之有节奏地起伏波动,借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挑运蝌蚪的密度,每担可装蝌蚪800l 200尾。体长35厘米的可装1 200尾,68厘米的可装l 000尾,8厘米以上的可装800尾左右。阴雨天或气温太高时不宜挑运。远距离不宜挑运。
2
.汽车运输
少量装运可以使用泡沫箱进行。但因较沉,运输途中容易发生泡沫箱碎裂,因此内部必须衬装塑料袋。目前长距离运输蝌蚪效果最佳的方法是尼龙袋充氧、降温运输。尼龙袋的规格一般为长90厘米、宽50厘米。装运时先盛水13,然后装进蝌蚪,并立即充入氧气,至袋全部胀起为止,然后扎紧袋口,并检查扎口处或其他地方有无漏水或漏气现象。要绝对保证运输过程中不能漏气或漏水。尼龙袋宜装进纸箱或木箱,以免受损破裂。本法同样适用于火车运输。

3.飞机运输
空运的特点是速度快,装运密度大,运输时间较其他运输方法大大缩短。但必须装箱。

 

不论用什么方法运输蝌蚪,都要注意控制温度。如在高温气候下运输要注意降温(水温不能达到30度)。注意换水时水的温差不要超过2 C,新换的水最好是水质好的池水,不能使用污染严重的水和刚放出的自来水。

 

幼蛙的运输

笔者反对将刚登陆的幼蛙进行长途运输,也不赞成将体重低于1.5克的幼蛙进行运输。原因是这些蛙体质非常稚嫩,抗逆能力很差。不当的运输会造成严重应激反应而在接收场地内爆发大量的死亡。

笔者推荐长途运输的幼蛙规格为2.5克以上(不包括短途的场地转运)。

幼蛙运输正值盛夏,尤其是在南方。这是需要非常关注的技术难点。

装运方法:

将黄粉虫盘内放入潮湿的稻草(或草茎),再放入幼蛙,数量为500只/盒。

虫盘规格为600*400*60毫米。

上部用纱网封闭防逃。

当然,也可以用木箱,蛙密度参照上面数据进行。但装填厚度不大于180毫米。

装车时注意交叉堆放,并保持通风。注意防止太阳直射暴晒。

该方法经南方高温季1000公里运输,全部幼蛙安然无恙到达,一周内无异常死亡。本文选自一弓博客,仅供学习交流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无限经常内容尽在林蛙网:www.linwa.net

9.jpg

 

 

 

 

    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 用户名:
  • 密 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