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林蛙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专家

东北林蛙能适合我国广大地区进行人工养殖

来源:一弓博客 时间:2013-06-24 18:07:07 浏览:

 曾有不少人认为,由于千万年来,东北林蛙没有离开过它们的发源地东北,没有发生扩散,说明了东北林蛙不能适应其它地方的生态环境.。这在气候方面的议论是最多的,也由此而出现了不少相关的论断。比如南方高温是东北林蛙难以在南方养殖的主要难点,在南方东北林蛙无法冬眠因此死亡等。

这是一种没有能够深入进行林蛙生态研究,由此以讹传讹派生出来的、似是而非、误人不浅的观念。  

 一个物种仅仅产于某地,不仅和某地的环境有关,还和该物种对外扩展发展的条件有关。

从东北地理情况看,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东北林蛙的核心分布地带,向北是大兴安岭以及黑龙江。大兴安岭气候更为寒冷,无霜期更短不宜林蛙繁衍生存,因此大部分地区没有林蛙存在。黑龙江也阻隔了东北林蛙向北的扩展。向南、西均为东北千里大平原。平原条件没有较好的郁闭度,难以抗拒烈日的照射,林蛙难以适应。但历史上还是有的。而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是农田化,丧失了东北林蛙基本的生活环境,由此造成东北林蛙分布地急剧向核心地带收缩。另外,山海关为起始点的千里城墙也是东北林蛙无法逾越的屏障,且关内也是千里大平原;向东为鸭绿江。可见东北林蛙对外扩散的地理通道均被限制。因此,所谓东北林蛙离开了东北的森林环境尚可一议,而离开了东北总体气候地理环境就难以存活的论点就大有可质疑之处。

认为东北林蛙离开了东北山地就难以生存的论点另一个依据是离开了这些特定条件,半人工养殖全部失败,而全人工养殖也基本失败。这其实也是没有深入研究原因而得出的结论。

从东北林蛙现在已经探明的生理生态特点来看,只要满足充分的0--33度小环境条件,东北林蛙能够适应的气温在-45 -- 45度(大环境)温度,温差并不是必要条件,而湿度则在有水源情况下可承受40%的干燥环境。可见东北林蛙被局限于东北小兴安林岭和长白山区并不是其它地方都不存在适宜东北林蛙的生存环境,而是其自然扩展受到了地理的限制,并不能证明东北林蛙象大熊猫、企鹅一样,离开了本地再找不到近似的自然条件而不能够生存。

把东北林蛙带入非东北地区养殖,关键是要满足它们的生物特性。只要满足了它们的生物特性就能够成功养殖的。从它们基本的生存条件(温度、湿度、遮荫度等)看,在中国除东三省的其它地方,大量地存在着适宜的自然条件,实践也证明了这就是异地驯养能够成功的基本原因。

为什么异地养殖都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呢?实际上,就是在当地也很少有人全人工成功的,现在还是半人工为主。那么南方半人工成功的有吗?没有。撇开其它因素不说,仅仅南方天敌病害远甚于北方这一点,半人工都喂天敌了这非常合理和正常的。就东北原生地来讲,自然繁衍的回捕率仅0.3%左右,而半人工回捕率仅5%左右,在南方敌害侵扰下,消灭这剩余的0.3-5%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因此丝毫不能够说明东北林蛙在其它地方就会因为气候等原因而生存不了的问题。从全人工来看,南至海南、西至四川、东到山东、北至北京,虽然成功者寥寥,但毕竟是普通人用普通的材料,依靠自然气候的条件下都有成功的,这种情况不正好证明了东北林蛙脱离东北的自然环境是能够适应的吗!

至于在上述各地区的成活率,笔者认为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况且实践(除海南外)也已经证明了都是可以达到80%的!就海南而言,也还没有依据可否定能够达到80%成活率的可能性,只是笔者还没有机会介入指导。

南方技术和北方养殖技术确实存在着差异。照搬北方技术到南方养殖的基本上都失败了。但一般基础研究的结论其实和发现了东北林蛙固有的自然生物特性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所以也根本证明不了东北林蛙脱离了原生地就不能正常生活繁衍的观点。

最后,不少人对东北林蛙脱离了原生环境后,产油量和产油品质提出了质疑。甚至有桔生北方则为枳的说法来证明东北林蛙脱离了东北原生地环境就会变质的论点,实际上是没有搞明白基本的动植物生物特性的区别。试问:吃素长大的人和吃肉长大的人有本质的区别吗?产于南方的梅花鹿茸、熊胆和产于东北的有差别吗?其实,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林蛙产油量和种源品质有关与养殖地区无关(到目前为止没有依据来证明有关);全人工养殖蛙产油量高于野生林蛙;产油的质量并没有切实的证据来支持异地退化说(第1-2代),相反还有异地(实质是全人工养殖林蛙)品质更高的依据。

当然,对上述问题在学术上还是需要继续讨论的。但在一般的养殖层次,却应该明确抛弃原有成旧不科学的观点,重新审视与评估异地养殖东北林蛙的可行性和价值问题了。

 本文选自一弓博客,仅供学习交流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无限经常内容尽在林蛙网:www.linwa.net

images (2).jpg
    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 用户名:
  • 密 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