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驯养东北林蛙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成活率、商品率、养殖成本。
笔者取该三方面的参数进行运算并与实际现场结果对比,确认结果如下:
1。成活率不能稳定达到60--80%情况下,难以产生效益。
2。饲料虫成本不能够下降到2元以下,就是能够稳定达到60%成活率也不可能产生效益。而主要依靠引诱野生昆虫养殖高密度全人工林蛙是不现实的(这只需要做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可知)。
3。两年不能达到
4. 组合目前技术资源可达到的投入产出比约在1:3--1:3.5范围内,不可能更高。
5。从可继续改善的因子分析,则该产业可实现最高投入产出比应在1:7-8。
6。产业化条件分析:
农村效益优良的食用菌投入产出比为1:2;庭院经济的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2.7;最高的改良黄牛投入产出比为1:3.7。而1:2 的投入产出比即为优质工农业项目的评估标准。而农业项目由于政策给予扶持而免税,则上述投入产出比除投入后基本上是净增倍率,因此具有更高的含金量。由此可见,全人工养殖林蛙产业化条件目前已经成熟。
从产业发展潜力分析:其最高投入产出比1:7-8,超过了当年“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高速腾飞的最高投入产出比。这意味着林蛙养殖产业的最高效益比是能够超过工业效益最优的汽车制造、电脑软硬件、家用电器,并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确定发展林蛙全人工养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优项目,具有广阔的前景。如果再与符合现代人保健食用和使用需要的深加工相结合,则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从上述结论可知:
1。全人工养殖东北林蛙产业潜力深厚,是可以积极投入的项目,尤其适合产业化的运作。
2。在没有得到真正成熟的技术支持下不能盲目投入,尤其是一般小资金、无科技支持的农户型养殖。二十余年的历史已经证实,如此介入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
3。阶段投入资金能力在30万以上,具有适宜土地资源的个人,可在正确持续的技术指导下尝试性介入。
4。具有科研力量的单位或个人,不仅要关注成活率问题、两年内商品蛙规格达标问题,更要关注饲料虫养殖成本技术开发、自然法提高雌化率的技术研究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