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林蛙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疾病

变态期幼蛙常见疾病防治

来源:养殖商务网 时间:2013-06-17 17:59:21 浏览:

     1.溺死症

  [病因] 由于变态后幼蛙体质过弱或变态池周围设置不合理,使变态后幼蛙不能及时上岸,在水中挣扎,最后因体力消耗过大而淹死在水中。
  [症状] 在变态池的水底有大量死亡幼蛙,蛙体变白,四胶伸展僵硬,腹部朝上,刚刚溺死的一般漂在水面上,死亡时间稍长便沉入水底,常常被未变态的蝌蚪吃掉,因此需注意观察。
  [防治方法] (1 )蝌蚪期加强饲养管理,使变态后的幼蛙体质强壮,及时上岸。(2 )在变态池的四周及中央放置一些树叶、杂草,供变态幼蛙攀扶而能及时用肺呼吸。(3 )变态池设计时,四周坡度应由水中缓慢过渡到岸边。(4 )减少池水深度,池水探不超过蛙体长的1/2。
  2.饿死症
  [病因] 由于变态幼蛙上岸后在2 周之内不能及时吃到食物而逐渐饥饿致死。引起幼蛙饥饿的原因有:变态幼蛙过于弱小, 不能食入投喂的昆虫;饲养池内隐蔽物太多,加上外界环境不安静,使变态幼蛙长期处在躲藏隐蔽状态,不能及时吃到食物。
  [症状] 在隐蔽物下发现大量死蛙,蛙体尾部吸收良好,头大,腹部干瘪,四肢瘦弱,伏地而死。
  [防治方法] (1)蝌蚪期加强饲养管理,培育出体质健壮的变态幼蛙。(2)及时投喂大小合适的饵料昆虫。(3)地面设置的隐蔽物数量不要过多,要让幼蛙能够及时发现饵料昆虫,并采食。(4)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幼蛙经常处于警觉状态而不出来采食。
  3.淋死症
  [病因] 变态幼蛙上岸后不久,被大雨浇淋后而成批死亡。主要原因是变态幼蛙体温调节能力差,在短时间内体温剧烈改变在5 ℃ 以上时,幼蛙往往不能适应应激而死亡。
  [症状] 中到大雨后变态幼蛙大量死亡,一般腹部朝上,其他未见异常。
  [防治方法] 设置蔽雨措施,防止幼蛙直接被大雨浇淋。
  4 .压死症
  [病因] 由于养殖设施设计不合理,有死角或折角的地方,幼蛙在这些地方不断聚集,最后底部的幼蛙被压迫窒息而死。
  [症状] 在折角、死角等处,堆积大量幼蛙,底部幼蛙死亡而上部幼蛙未见异常。
  [防治方法] 消除养殖设施的死角、折角,将之设计成圆弧形。
4.jpg本文选自养殖商务网,仅供学习交流参考。
    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 用户名:
  • 密 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