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发生肠道炎一般有摄入不洁食物、应激反应和其它脏器功能异常造成。可有五种形式:出血糜烂;肠道充气、食物清稀直至脱肛;肠道中食物残渣发硬或直接为食物原体;肠道失血、水肿;肠道中充满乳白色脂肪样浆液。
1. 出血性肠炎(烂肠瘟、红肚病、胀肚病)
该病暴发性强,死亡率高。
【病因】 场地污染或水体污染
【病原】 气单胞菌属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多见)。
【流行规律】蛙与蝌蚪均可感染。
【外部症状】患病蝌蚪肚子膨胀;肚底近肛门处因肠子充血而呈红色。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病蛙发病初期垂头弓背,烦躁不安,活动量减少。有向水源集中现象。
【解剖特点】肠道充血,严重时有肠糜烂断裂。
【预防方法】保持场地适宜的湿度。雨季重点使用聚维酮碘消毒。
【治疗方法】投喂氟哌酸30-50mg/kg体重,每日2次;3天内采用上限用量。治疗要连续一直到痊愈,全程约3-5天。
氟苯尼考15-20毫克/公斤体重。一日1次,连用3~5日。
2.肠液清稀型肠炎
该病病程绵长,常伴有并发症。
【病因】 饲料不洁,场地污染,应激反应造成肠道功能紊乱。
【病原】 大肠杆菌。
【流行规律】蝌蚪期主要在感染或水体污染后的2-3天发病。养殖全程均可发生,南方较常见,北方较少。
【外部症状】 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无神懒动。病蛙发病烦躁不安。
【解剖特点】 肠道内充气,肠液清稀。
【预防方法】 保持场地清洁;定期投喂大蒜素。
【治疗方法】 土霉素27mg/kg体重。
3.肠道梗阻型肠炎
【病因】 内毒侵扰。
【病原】 功能性紊乱。
【流行规律】养殖全程均可发生;主要在高温季节;蛙期。
【外部症状】 无显著特征。
【解剖特点】肠道内由肛门处起充满粪便,发硬,可直达胃底。
【预防方法】高温季节用清火解毒排毒的中药拌喂预防,场地规范消毒。
【治疗方法】土霉素27mg/kg体重+ 三黄青叶散+大黄粉。
4。肠道水肿型肠炎
【病因】 体质弱自身感染或水体感染。
【病原】 链球菌感染;应激反应。
【流行规律】养殖全程均可发生;主要在高温季节;蛙期。
【外部症状】 无显著异于其它肠炎病的特征。
【解剖特点】肠道水肿,无食物。
【预防方法】保持蛙体质强健;减少应激反应条件。
【治疗方法】链霉素15mg/kg体重 + 维生素C。
5.乳白色肠道型肠炎
【病因】 钙在肠道内被皂化造成体内严重缺钙。肠炎是现象,而致死原因为电解质改变。
【病原】 多种细菌感染都能导致。
【流行规律】养殖全程均可发生;主要在高温季节;蛙期。
【外部症状】 与肝炎相似。
【解剖特点】 肠道无食物;小肠充满乳白色糜状物;肌肉较强直无软瘫现象。可并发其它病症解剖特点。
【预防方法】保持蛙体质强健;减少应激反应条件;规范场地管理。
【治疗方法】 分析主症后对症下药。
6. 消化不良
【病因】 应激反应导致体质下降;胃酸腐化能力不足;投喂过大虫体。
【病原】 一般非感染造成。
【流行规律】养殖全程均可发生。
【外部症状】 捕食率急剧下降。蛙精神不足,出现直接把虫子排出体外的现象。
【解剖特点】 胃肠内有未经腐熟腐烂的虫子。无其它有意义的炎症。
【预防方法】 减少应激反应条件;按规范投喂虫子和养殖虫子。
【治疗方法】 土霉素27mg/kg体重+ 酵母;停止投喂不符合规格要求的虫子;中药辅助用橘皮细粉拌喂。
7.脱肛
【病因】 肠道有炎症,导致腹压增高。体质衰弱肛门肌肉松弛导致脱肛。
【病原】 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其它感染或体质原因造成。
【流行规律】养殖全程均可发生。常与肠炎并发。
【外部症状】 肠道脱出肛门外。
【解剖特点】常可见肠道炎症现象。
【预防方法】保持场地规范的清洁;注重蛙体质的保健。
【治疗方法】从主症治疗。可将病蛙取出集中,使用高锰酸钾喷洒消毒,土霉素27mg/kg体重+ VC。一周后约2/3蛙能恢复。对群体按主症进行治疗。
本文选自一弓博客,仅供学习交流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无限经常内容尽在林蛙网:www.linw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