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卵、蝌蚪和蛙都能感染传染性疾病。
【 病原和症状】 又称肤霉病、白毛病。病原体为水霉菌。蛙卵和蝌蚪易发病。在水温18 ℃ 左右最适合水霉的生长繁殖。水霉一般先在未受精卵或其他原因受伤的蛙卵上生长繁殖,接着连续以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的方式放出大量动孢子感染受精的蛙卵。当菌丝进入蛙卵内部和包围外部的卵膜后,使蛙卵的胚胎中途死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在18 一20 ℃ 时,水霉迅速繁殖和蔓延,造成大批蛙卵死亡。
水霉对蝌蚪的侵袭,主要是蝌蚪受伤或被寄生虫形成伤口以后,霉菌的动孢子从伤口侵入皮肤,并向内生长,内部可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吸取蝌蚪的养料,并极度分枝;向外长成成团的菌丝,似灰白色的棉毛。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蝌蚪的组织,因此蝌蚪受到刺激以后,分泌大量黏液,与菌丝缠绕粘附,使肌肉腐烂坏死。此时蝌蚪开始焦躁不安,游动不正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此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 预防和治疗】 应对产卵池、孵化池和蝌蚪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彻底清塘消毒;采集卵块(团)及捕捉蝌蚪时操作要仔细,避免蝌蚪受伤;蝌蚪进入培养池前要用2.0%~ 2 . 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5 ~ 10 分钟。发病蝌蚪用浓度为2 %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药浴5 一10 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