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与其他蛙类一样在蝌蚪期是用鳃呼吸,变态之后主要通过肺、皮肤进行呼吸。另外,口腔黏膜也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由于环境的不同,肺呼吸与皮肤呼吸各有所侧重。
林蛙在陆地生活期主要依靠肺进行呼吸。林蛙的肺呼吸包括鼻孔、鼻腔、口咽腔、喉气管、气管和肺等器官。肺呈囊状,结构简单了里面分布许多肺泡,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内壁充满蜂窝状的组织,以增大气体交换面积。林蛙的肺呼吸面积与皮肤表面积比例为2 : 3 ,因此,只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还不能充分满足全身的氧气需要,还要有皮肤过断于辅助呼吸,大约2/3的气体交换有肺来完成,另1 / 3 则由皮肤完成。在冬眠期间,则全部由皮肤来呼吸,林蛙皮肤裸露,体表无覆盖物,由较薄的表皮层和较厚的真皮层组成。表皮层由角质层和生发层构成,角质层角质化程度不够,需经常用水湿润,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的蒸发,在真皮层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能呼吸溶解于皮肤表面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因此,皮肤也是林蛙重要的呼吸器官。
中国林蛙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有资料表明,环境温度(Ta )与林蛙体温(Tb)的关条式为:Tb=3.679±0.7829Ta 。中国林蛙体温变化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体温回归线与等温线的交点高,其值为23 ℃ 。二是当环境温度低于充点值时,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反之,则体温低于环境温度。三是体温变化与环境温度变化呈正直线回归,其变化速率为0.7829 。中国林蛙对环境温度的耐受能力,当环境温度在一5 ℃ 时林蛙体温逐渐趋向0 ℃ 以下,一般能维持生命30 分钟,10 分钟后出现冷休克,此时再移人常温18 ℃ 环境中20~30分钟全部复苏。当环境温度为o ℃ 时,林蛙能够存活,但处于麻痹状态。5~30 ℃时能正常生活,30 ℃以上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处于昏迷状态,接近38 ℃ 时,开始出现热休克而死亡,体温为33.6 ℃ 。由此可见,中国林蛙致死体温下限为0 ℃ 左右,上限为33 ℃ 左右,死亡快慢受暴露时间的长短和体温与环境的温度条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