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林蛙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采林蛙标本发现“吉林爪鲵”

来源: 时间:2013-03-27 16:17:31 浏览:

3月8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经过实验室遗传学分子实验,确定几年前吉林省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送来的小鲵样本为小鲵新物种,并命名为“吉林爪鲵”。

  “吉林爪鲵”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五年的探索,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处处长李成为您揭秘它的“成名路”。

  采集林蛙标本意外发现

  去年3月份,经国务院批准,敦化市黄泥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之前,保护区就一直做着物种起源的标本采集工作。但科研能力有限,采集的标本都要送到合作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那是做物种DNA分析的权威机构,我们2006年开始合作,”李成说,他们负责吉林地区的生物标本采集。

  2007年,因为要研究林蛙起源,保护区科研人员去临江采集标本,在黑松沟发现了这种爪鲵。小鲵分爪鲵、极北小鲵、东北小鲵三种,吉林省发现过后两种,就没发现过爪鲵。李成说,他也是在书上看到过,判断不了,就给昆明动物研究所邮过去了8只标本。 基因链表明其为新物种

  因为“岫岩爪鲵”和“俄罗斯爪鲵”已被发现,李成也担心“撞车”。

  直到2008年,研究结果出来经过基因序列对比,在临江发现的爪鲵是一个新物种。结果让李成很兴奋,当年,他们又去了一次临江,想继续探索爪鲵的分布情况,不过这次一无所获。

  后来,听说在集安有人看到过,他们就顺着鸭绿江找,真的在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找到了。经过再次确认,集安发现的爪鲵和第一次在临江发现的属同一种。直到去年11月份,研究所关于“吉林爪鲵”的系统研究结论才正式向世界公布:“吉林爪鲵”属于爪鲵中的一个新物种。

  李成说:“当时想把它命名为"临江爪鲵",可后来在集安也有发现,为了体现代表性,改为"吉林爪鲵"。”

  填补吉林省爪鲵物种空白

  “吉林爪鲵”身材修长,皮肤光滑,背部呈黑、黄相间的大理石花纹,头部细长,两只眼睛大而突出,圆角的口鼻,四肢粗壮,尾部有众多尾椎骨。它与其他小鲵科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指(趾)端具有黑色的角质爪,还有就是它没有肺,用皮肤呼吸。

  李成介绍,“吉林爪鲵”的发现填补了吉林省爪鲵物种的空白,对于研究吉林省生物多样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爪鲵要求的生存环境非常苛刻,水源必须是无污染的山泉水,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苔藓植被没有破坏,临江的森林环境恰好适合它生存。”而爪鲵也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东亚驻延吉记者 赵乐

    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 用户名:
  • 密 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